访客留言
返回首页
北京绿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企业资质
    • 组织架构
    • 发展历程
  • 工程技术
    • PMS植生基材喷射技术
    • 客土吹附技术
    • 液压喷播绿化技术
    • 三维网绿化技术
    • 生态袋绿化技术
    • 植生带(毯)绿化技术
    • 植生袋绿化技术
    • 苗木移植技术
  • 产品介绍
  • 工程案例
    • 公路边坡复绿工程
    • 废弃矿山复绿工程
    • 石油、天然气管道复绿工程
    •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
    • 河道整治复绿工程
    • 其它坡体复绿工程
  • 科技成果
    • 文章
    • 专利
    • 获奖
    • 课题研究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 联系我们
Previous Next
+ 快速导航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硅谷亮城2B-201
电 话:010-62976803
邮 箱:fgreen705@163.com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北京绿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作者:admin   添加时间:2019-07-15 12:57:27 浏览: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三年来,我市治理水土流失1801.4平方公里,建成56个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其中4个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监督管理生产建设项目5386个,责令整改1439个,查处违法案件227起,其中去年查处案件数量和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均列全国地级市前列,去年查处案件数占全国查处总数的20%。

赣州以改革创新促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连续三年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水利部在赣州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打造了水土保持“赣州模式”。

创新一个发展理念

置身上犹县梅水乡园村村部前,青山连绵,绿水淙淙,茶园层层,火车头、农家乐、居民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该村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创建,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山上林相更加丰富,村民生活污水得到净化,村庄人居环境根本提升,传统的茶叶产业发展壮大,乡村旅游效果更加突出,取得了“一石多鸟”的效应。这集中体现了我市水土保持新发展理念。

我市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和民生优先统一、山上治理与山下治理并举、开发治理与生态保护兼顾,把治理范围拓展为“山、水、林、田、路、居、文”,赋予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内涵。“山”,即念好“山字经”,做好荒山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水”,即注重蓄水排水和生物净化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田”,即培植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林”,即发展以脐橙、油茶为主的经济林,注重阔叶、景观性水保林的补植;“路”,即整治、修筑山地果茶园生产道路,方便群众生产;“居”,即整治房前屋后路边裸露地面,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文”,即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和水保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我市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改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以小流域为单元打造水保生态综合体,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探索两项管理机制

位于瑞金市壬田镇洗心村的瑞金香满园生态农庄内,鱼在游,鸡在叫,菜地连片,果树青青,花卉苗木将农庄装扮成了公园,大片桌椅体现经营盛况。这里是紫色页岩集中分布区,原来是个草木不长“鸟不拉屎的地方”,后经社会人士朱志平投入资金,6年时间悉心呵护,加上水保部门资金、技术等多方扶持,方圆上千亩荒漠渐成绿洲。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各部门密切配合,在项目资金、治理技术等方面形成合力,遵循“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方针,探索出以奖代补、民办公助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管理新机制,制定了《赣州市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四荒”开发治理,创办以高效种植、生态旅游为主的特色生态产业。近三年,全市引导民间资本15亿多元,在重点治理小流域内新建高效种植基地450个,帮助和带动3.65万名农民、困难职工实现了脱贫致富。

以奖代补新机制调动了社会资金投入,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治理效果。去年全市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10.21平方公里,完成任务数的223%。

创造三种治理模式

赣县区白鹭乡的金钩形崩岗群是该区乃至全省崩岗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类型最全、流失最严重的区域。该处崩岗治理项目2017年6月启动,次年9月底完工,一个规模约6000亩的崩岗治理示范园已初具规模。记者在现场看到,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脐橙、杨梅树漫山遍野,一片崩岗造成的荒山变成了造福当地村民的致富果园。

据了解,该处崩岗治理模式是在借鉴当地一名退休教师十几年将崩岗区治理成脐橙园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我市在治理模式上大胆创造新,创造性实施生态清洁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旅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治理一条小流域、扶持一批大户、培育一个产业、创建一个示范园、建设一个生态村、致富一方百姓”为目标,结合实际丰富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按照“乔、灌、草、藤,沟、池、坝、道”水保八字法,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综合施策。至2018年,全市新建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56个,其中4个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示范工程。

完善四项监督措施

违反《水土保持法》就要付出代价。我市一县交通运输局在工程施工中,未严格按照审查批复水土保持方案定点堆放土渣,而是直接倒入河道,侵占和堵塞河道,降低河道行洪泄洪能力,产生水土流失。水保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取证,要求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限时清理弃土弃渣,给予处罚,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取弃土场、开挖面和存放地的裸露土地,要求按照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组织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

我市创新山地水土资源保护监管方式,严格落实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控措施,对破坏生态行为及时发现、科学认定、严肃追究。

制度体系逐步严明。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水土保持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水土保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水土保持工作重点管理乡镇实施办法》等1个意见3项制度(办法),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纳入对县(市、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市人大开展了《水土保持法》专项执法检查,启动《赣州市水土保持条例》立法程序。对不同领域生产建设项目防控水土流失分别下发管理办法,使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组织严密、保障有力。出台山地林果开发技术规程,推行林果开发联审联批联验制度。从党政领导、人大监督、部门协作;从法律层面、政策层面、技术层面等,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监督管理走向严格。我市建立了市县乡村“两横一纵”四级网络化监督管理体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出台《赣州市水土保持社会监督奖励办法》,发动群众监督,去年接到群众举报56起,经核查属实52起。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全市执法人员每月巡查15天以上,去年下发整改通知书573份,对13起违反水土保持法擅自开发建设、造成生态破坏的项目,责令停工恢复原貌。在全市集中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对存在较大隐患的34个项目挂牌督办。

调查分析逐渐严谨。我市积极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为加强全面监管,为应批尽批、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应验尽验、应罚尽罚提供全面准确信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重点区域实行“天地一体化”监管,将无人机航测技术运用到日常监督检查和监测工作中。在违法案件查处中,利用新技术辅助调查取证,科学分析认定乱挖乱填、乱倒乱弃破坏水土资源违法事实,为行政执法提供准确证据。

责任追究严肃到位。我市各类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2018年查处违法案件113起。对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慢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进行追究,去年有2个县(区)水土保持部门主要负责人被约谈,1个县受到全市通报批评,2个乡镇接受重点管理乡镇调查,1家企业被列入信用黑名单。


  • 打印本文
  • 关闭本页
  • 评论
  • 推荐度:
上一篇:2019全省水土保持现场工作会出现新鲜一幕:往年都谈怎么治,今年都问怎么管
下一篇:擦亮绿色生态这张名片
返回顶部
TOP
  • Copyright © 2014-2015  北京绿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2620号-1  Powered by 北京绿之源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硅谷亮城2B-201  电 话:010-62976803  传 真:  邮 箱:fgreen7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