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客留言
返回首页
北京绿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企业资质
    • 组织架构
    • 发展历程
  • 工程技术
    • PMS植生基材喷射技术
    • 客土吹附技术
    • 液压喷播绿化技术
    • 三维网绿化技术
    • 生态袋绿化技术
    • 植生带(毯)绿化技术
    • 植生袋绿化技术
    • 苗木移植技术
  • 产品介绍
  • 工程案例
    • 公路边坡复绿工程
    • 废弃矿山复绿工程
    • 石油、天然气管道复绿工程
    •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
    • 河道整治复绿工程
    • 其它坡体复绿工程
  • 科技成果
    • 文章
    • 专利
    • 获奖
    • 课题研究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 联系我们
Previous Next
+ 快速导航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硅谷亮城2B-201
电 话:010-62976803
邮 箱:fgreen705@163.com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北京绿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作者:admin   添加时间:2020-08-28 08:33:47 浏览:

打好水保阵地战 建设美丽新陇原

01.jpeg

景电一二期工程总干一泵站。

甘肃省水利厅厅长 霍卫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甘肃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占省内黄河流域总面积的73.41%,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50.68%。可以说黄河治理的根源在流域,上游的重点在甘肃,甘肃的关键在水土保持。省水利厅始终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打好水土保持阵地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甘肃水土保持力量,保黄河安澜、物阜民丰。

系统治理 蹚出水土保持甘肃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省水利厅坚持系统治理的思路,加强自然水土流失防治,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构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探索水土保持的甘肃实践。

秉轴持钧,做好重点区域防治。以小流域为单元,重点实施陇东黄土高原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黄河干流及祖厉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等重大项目工程,确保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尊重自然,科学分区域防治。甘南高原区以水源涵养为目标,重点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山洪沟道治理和清洁小流域治理,祁连山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做到“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牵住“牛鼻子”,有效调控水沙关系。“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甘肃以产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坡面和沟道为重点,通过各类有效手段,确保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减少输入黄河泥沙。

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将水土保持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大力建设高标准梯田和发展后续优势产业,让老百姓从梯田产业上增加收入。将水土保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发挥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势,在条件适合的区域,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增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保护优先 强化水土保持行业监管

举一纲而万目张。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甘肃积极坚持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工作方针,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作用,构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综合体系。

有法必依。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依法加强对生产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把方案审批、措施建设和验收报备三道关口。

在审批上,将水土保持方案作为刚性约束,按照《甘肃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范围,对不符合生态保护的生产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在措施建设上,依法监督生产建设单位及时有效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项目建设中的人为水土流失;在验收报备上,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现场核查,对弄虚作假、不符合规定程序、不满足验收标准而通过验收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执法必严。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依法落实生产建设单位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充分利用卫星影像解译、无人机航拍等先进监管手段,对生产建设活动全过程、全覆盖监管。不定期在黄河流域开展专项执法、联合执法,对“未批先建”“未批先弃”“未验先投”等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对重大违法违规案件挂牌督办,形成违法查处高压态势。

因地制宜 创新水土保持体制机制

因地制宜,强化水土保持顶层设计。祁连山、甘南高原、两江一水、子午岭等植被覆盖率较高的生态功能区,采取封育修复,增强生态涵养能力。重要河流、水库周边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封育保护,建设护岸护滩林、植物保护缓冲带、生态清洁小流域,减少面源污染,保护水质。滑坡、泥石流、崩塌区、戈壁区,采取全面禁止破坏植被活动,加强自然植被修复,保证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不降低,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大保护格局。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政府的水土保持主体责任,强化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构建坚实的水土保持保障体系。印发《甘肃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把市县政府水土保持工作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及时全面掌握全省水土流失状况。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创新水土保持政策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推动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加快水土保持科技成果转化。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综合防治,甘肃黄河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7万平方公里。其中新修梯田2952万亩,造林种草4729万亩,建成淤地坝1600座,治理小流域1691条,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1.4%,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保障黄河安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如甘南高原草场沙化,黄土高原地区流域治理程度普遍较低,沟道治理难度大,部分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现象突出,局部地方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等。

下一步,省水利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担当、狠抓落实,以提高水土保持率为目标,以健全制度和强化执行为主线,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务实管用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权责明晰、协同高效的责任落实体系,健全以基础扎实、创新引领为核心的工作保障体系,切实管住人为水土流失,加快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建设,推动水土保持强监管、补短板、见实效、上台阶。


  • 打印本文
  • 关闭本页
  • 评论
  • 推荐度:
上一篇:河北省上半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769.48平方公里
下一篇:筑牢水土保持生态屏障
返回顶部
TOP
  • Copyright © 2014-2015  北京绿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2620号-1  Powered by 北京绿之源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硅谷亮城2B-201  电 话:010-62976803  传 真:  邮 箱:fgreen705@163.com